专业     诚信    领先

 

 

  主页
咨询台
F波技术
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研究室
耳内窥镜下手术
半面痉挛
临床图库
信息发布
变态反应
站长主页
医话空间
科普园地
English
找我看病
 

 

 

 
 

 

 

与我联系

 

 

 

 

友情链接

 

 

 

 

 

 

 

 

李健东博士

 

建立于1999.10.12

 

 

  詩篇19:12     誰能知道自己的錯失呢.願你赦免我隱而未現的過錯。

医话空间是一个老栏目,也不准备再登新文章。时过境迁,现在看看几年前选的文章,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只叹社会文明之■■,医改之慢!

干祖望医师是中国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会主任委员,医界泰斗。他年近九旬,仍活跃在临床教学一线,他的渊博学识幽默文笔更是让我钦佩,征得他本人同意,健东网上咨询医话空间将连载《干祖望医话》,让广大网友共享。


网主随笔    医生能做些什么(00/10/15)

    在一些媒体报道中,某某名医、某某好药被描绘得简直就是神仙下凡、再造仙丹,林林总总,似乎已没有了难治的病;再看房前屋后、电线杆子上张贴的广告,更是包罗万象,人类的种种顽疾似乎都已能被我们泱泱中华所攻克。果真如此,为什么诺贝尔医学奖从来没我们的份儿呢?

    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人定胜天”等口号乱飞的年代,盛传“千年的铁树开了花,30年的哑巴说了话”的神话,一时间针刺哑门穴治疗聋哑成为革命时尚,但听说扎瘫痪的有几个,真正说出完整话来的聋人一个都没有!还有包治百病延年益寿的“鸡血疗法”、“甩手疗法”、“红茶菌”等等,都受到了当时媒体的大力宣传。

    现在,人们已淡忘了那段浮夸可笑的历史,但对神奇疗法的渴求却不肯放弃,于是乎,更加貌似科学的东西仍在大行其道,另一方面,人们对医疗过程后未达自己意愿的情况也愈加感到难以接受,这也是影响医患关系的一个关键情结。用矛盾论来解释就是:人们受谎言影响的、超越客观规律的、对医疗质量的过高期望现有实际医疗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若得不到有效调节,国内医疗市场就不可能健康成长。

    我们已开始认识到大自然有她完美的规律和平衡,当狂傲的人们照着自己的目的满怀豪情地践踏、改变她后,更加难以处理的悲惨的结局就一定在后面等着我们。在人的一生中即存在生老病死这一不争的规律,且不分贵贱高低人人平等,不出意外的话,您就得服从她,任何妄图中止这一过程的努力终将是徒劳的。

    那么医生的任务是什么呢?我认为,在短短几十年的人生客旅中,医生的责任是尽最大的努力让人们的身体保持在最佳状态,这包括:维护生活环境、宣教科学卫生的生活方式、尽早发现人体故障并及时修复、自身学习等等。

    可是,有了这样的医生,患者应该做些什么呢?    


干祖望医话 8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坷(约公元前372一前289年)曾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确,此言时历2000多年而仍然有用。
    苏东坡《物类相感志》:“人或夜卧夜坐,多为百虫入耳为患,用两刀耳边以刃相击作声,其虫必出”;周密《志雅堂杂抄》:“耳暴聋,用全蝎去毒为末,酒调下,以耳中闻水声即愈”;王士贞《香祖笔记》:“耳暴聋,用全蝎去毒为末,酒调,滴耳中,闻水声即愈;”鲍相激《验方新编》:‘两耳聋闭,甘草、生地研极细末,胭脂包三分,、日问塞耳;”梅熙照《梅氏验方新编》:“诸般耳聋,用好新铁片三块,咬口内,将好磁石塞两耳内,静坐,其耳忽鸣,有顷即通。” 
    以上都是书,而且还是较为有名的书,但上述办法都已有人用过、试过,无一效者。昔孙思邈用方用药,强调实地试验,确有见地。


干祖望医话 7

万事不能“貌取”


   
所谓“貌取”,就是对事物不看本质而仅仅注意于现象。这是个最坏的缺点,但我们偏偏最多犯它。
    在一般抱病求医、求康心切人的脑子里,好象贵的药、补的药一定是好的,贱的、不补的,当然不是好药,其实错了。
  世界上很多事物,冠上了一个好听的称呼,有时就可以身价百倍。60年前上海某名中药铺,生产出一种成药,专治腰酸背痛、关节炎、乏力神疲等,效果不错,可问津者寥若晨星,后来改称为“人参再造丸”,于是名扬天下,盛销至今。
  不过这里必须申明一下,他不是真正为了名称而久享盛誉,还是全赖“货真价实”四个字。
    人世间不乏极好听的名辞之下本质恰恰相反。例如“千古”、“仙逝”、“仙游”等,多么好听,可是都是“死”的同义词;京剧团里把干补百衲的破烂衣服称“富贵衣”,民间把死尸穿的衣服为“寿衣”,等等。
    反过来讲,卞和之壁直到后来才被公认为无价之宝。开始呢,谁都目之为石头。
    更其是现在开放大潮中的某些成药,在装演上化的钱远远超过了药的身价。这诚如刘基早在600多年前就指出的是“玉质而金色,剖其中,干若败絮(见《卖柑者言》)。更有在广告上大言不惭,口吐莲花者,孔老夫子在2000多年前就已指出,这是“巧言令色,鲜以仁”(见《论语·学而》)。
    即使以未加工的中草药来说,凡属花草之类,必然是升而轻清;矿类之石,必然沉而下降的。但海浮石偏偏是轻而上升,施覆花则“诸花俱升而唯我独降”。
    半夏一沾水,即滋腻滑润,可是它的禀性奇燥异常。白芷乍看之下香燥形同石灰,可是其性独润。“人不可貌相”,药也一如其人,也是不可“貌相”的。所以“取貌”之士不上当才怪哩!
    有种蔓草,可以使每天需用数十盆盛不下小便的病人治愈,即称覆盆子。有种药吃了使人头发乌黑,即称首乌。用功效来命名的药,当然不能算作夸大宣传的。可是苏东坡还是反对这种中药命名法,他的《东坡手泽》中评益智仁就这样说:“海南产益智, ......其为药治气止水而无益于智,智岂求之于药乎。”
    总之,不论求医治病或保健养生,对药的选择,务须知其本质,切弗迷惑在表面现象上。不过揭开表面而窥其实质,也谈何容易,有时也像中医“热极似寒,寒极似热”的辨证一般困难。


干祖望医话 6

    也像用了荆芥,一定想到防风;用了乳香,一定想到没药;用了红花,一定想到桃仁一样,既谈了“吹”,当然更要配之以“拍”。
    老中医处方也用到这个字,如马勃旁注“拍”,主要是拍去多余的尘土。也有人说“马”与“拍”是有分不开的,这是讽刺话。
    你别轻视了这个“拍”字,它竟然也有声有色。“声”则常常有人描写撑耳光为“拍的一声”,一见这四个字,的确如闻其声。在“色”则彩照、电视、电影等,都是“拍”出来的。
    汉·蔡文姬《胡笳十八拍》,清·凌檬初《拍案惊奇》,至今在文坛上仍影响很大。宋·欧阳修《浣溪沙》诗中的“拍堤春水四垂天”佳句,至今还脍炙人口。
    在动物身上的拍,如拍老虎头上的苍蝇和拍马屁股上的灰土,两者品德的高尚,竟有天壤之别。
   某大名中医,70华诞的纪念册,印刷的华丽堂皇,其中第6页上的贺词为“白手成家”。某名医也十分击赏。的确由一个小小乡村医生,经过几十年医海浮沉,到了这个地位,可谓白手而成名家。其实作贺者的心中,是“你这个名家,是拍出来的”。你看“白”与“手”组合起来,不就是一个“拍”字吗。


干祖望医话 5

铲掉的垃圾箱 千万不要再来

    建国前有三只社会垃圾箱:丘八(兵)、和尚、中医。地痞、流氓、赌棍、小偷……混不下去了,去当兵。失风强盗、不得志军阀、失意政客、破产资本家.....,就可“遁入空门”而成和尚。武不能劳,文不能写、有享受之欲而乏生产之力者,都可以挂起“中医”的招牌混饭。解放之后,这三只垃圾箱被铲掉了。

    现在,不是国家好儿女的,是当不成兵的。经过40多年的培养扶植,中医队伍澄清了,已成为现代的中医。

    有人以为,只要是在中国能替人治好病的非西医大夫,都是中医,这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货真价实的中医,一定有他的合格标准。文化程度最低也要在高中以上(医士级),一般的非大专不可。基本功则非熟悉经典医著,掌握辨证论治(只知生什么病用什么药的,不能称为中医),对一切疾病能以中医传统理论来解释、分析,熟悉中药和方义,同时旁及粗通西医等,才是中医。

    没有以上基本条件,仅凭一个秘方一味中药就行医者,事实上不应该作为中医对待。他有贡献,应当给予肯定,但决对不能以“中医”的头衔作为奖励品来恩赐。至于对用气功、催眠、某些外治方法等治病的医生,也是如此。苏州雷诵芬店主雷允上氏首创的六神丸,贡献是无与伦比的,至今还在为国家赚取外汇,但从来没有人来承认他是一个中医。

    喻如一个老百姓,在战争之际打死了几个敌人,是否就可以承认他是一个“兵”。

    解放后中医形象的改善,正因它已改变了原来“垃圾箱”时的人员结构。如其让不及格的人来“移民”到中医队伍里,甚至还要给他封一个职称的话,旧社会里的三只垃圾箱之一,就又回来了。


网主随笔    烟花爆竹(00/06/15)

    近日广东一场特大烟花厂爆炸案又使我想到天津春节时燃放爆竹的可怕景象。天津人过春节就图个热闹,放烟花爆竹是必不可少。一进腊月,当街铺面就开始销售各样花炮,各种大动静就陆续进入您的耳朵,到了除夕之夜6-7点钟达到高峰,进到震耳欲聋的境界。接下来的4小时是较安静的“春节晚会时间”,安静程度取决于电视节目的质量,一般可延伸至11点40。然后,常是远处传来的“咕噜”声打破决战之前的寂静,象开锅一样,声音由远及近,逐渐添加着新的内容,也逐渐清脆震耳。院子里开始有小孩子们兴奋和恐惧的声音,“贴身巷战”开始了,您完全可以用重机枪、迫击炮来形容各种声响,因为一般靶场内的声音是无法与此时相比的,楼群间的反射使噪声强度进一步加大,红色的天空不断被各种色彩涂抹,已分不清哪里是前方和后方,激战通常要持续到12点半以后。不知在间谍卫星上此时的天津是什么样,但肯定比平时受人注目。夜里2点,硝烟弥漫的大街上遍布各种花炮的尸首,那骇人的体积更会加重您的窒息感。

    身为医生,在医院值班最怕除夕,不是因为无法与家人团聚,实在是不愿在某些人身上浪费时间。一过午夜,外面激战仍酣,就有各式伤员送达。脸部炸伤的,爆震性耳聋的,鼓膜被炸穿孔的,于是清创、缝合、开药...邻居眼科大夫更是麻利,一晚即能摘除几个眼球,角膜异物更是数不清。望着患者、家属悔恨与忧虑的表情,面对他们期待的眼神,您还能说些什么?爆炸引起的伤害很难治愈,在动物实验中我们发现经历了噪声暴露的内耳结构会发生结构上不可逆转的损伤,请大家不要高估目前的医疗水平,更不要听信虚假广告的宣传,还是那句老话--“预防为主”。

    大年初一的报纸头版2条一般就是全市因炮战减员的通报,再有就是环卫工人清理了多少吨炮灰,消防战士扑灭了多少起大火等等。人们把这些本应恐怖的消息传播至平淡后,来年照放不误。近年来花炮的体积越做越大,高爆炸药取代了土制炮药,杀伤力明显加大,劣质产品流入市场更容易造成人员伤害。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人人都清楚,每年的人员伤害、爆炸、火灾、空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以亿记,为什么就不能禁止呢?北京市区禁放烟花爆竹已有几年时间,大部分群众还是持欢迎态度的,去年人们的防范意识略有放松即出现因燃放爆竹引起的死亡事件。

    仁者爱人,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安全,我呼吁网友们不要购买和燃放烟花爆竹,呼吁政府部门明令禁止限制爆竹的生产与消费,可以对购买者收取重税。在有的地区,爆竹制造业可能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传统产业,但小作坊式的生产难以保证安全,也应加以引导转产或作为特殊行业集中严格管理。但愿今年的除夕,天津能安静祥合,不再象战场。


干祖望医话 4

青年医生应该欢迎坎坷、麻烦

    坎坷对人的折磨,可使意志薄弱者走到自暴自弃、愤世嫉俗甚至自杀的道路上去。麻烦给人带来的害处虽然没有坎坷的明显与严重,但给人带来的烦恼与痛苦,心灵上、精神上的创伤也是不可低估的。谁要是被这两个幽魂钟情上,谁就倒霉得如入十八层地狱。说也奇怪,从古至今包括大名医在内的所有伟大人物,没有一个人逃得过坎坷和麻烦。

    这个道理,思索了数十年,最近才悟出些. 70年前读的<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言,就是解开这个谜的金钥匙。

    我不能不承认自已是一个后知后觉的笨伯,70多年前为了背诵不出吃过手心(当时私塾体罚学生的方法之一)的这句孔孟之言,到今天才得以领会。因为不论是坎坷是麻烦,都是对你的考验和磨练,是促使你成长造就的机会。孟坷斯言,为历代许多人心领神会,如唐·倒霉文人李咸用曾谓:“好事尽从难处得”(见《全唐诗·李咸用·送潭孝廉赴举》);明·李蛰谓:“物不经锻炼,终难成器;人不得切琢,终不成人”见《焚书·答耿司寇》);近贤蔡锷也说过:“人才由磨炼而成”(见《蔡锷集·曾胡治兵语录序及按语》);现代名人陶行知在他的《文集·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中明明确确地总结出一句话,是“逆境令人奋斗”。

    因之本来对人极坏的坎坷和麻烦,事实上倒是我们极好的际遇,若能光临,也末始不是好运佳事。

    在病房里,管上两三床麻烦病人,绝对不能抱怨,应该尽心地处理和应付,这是你的幸运,是增长才干的良机。对门诊上复杂的病例,你不该向上级医师一推(向上级医生请教是可以的,而且还是好事),遇到兼症,也不应该随便转科,应该逼着自己细心、用心去处理。对当时无法应付的,向上级医师请教处置后,下班后应翻书、琢磨,作好充份准备,等待第二次遇到相同病情时能有效诊治。

    坎坷有时会找到你,如晋升、评级以及其他待遇所欲不遂时。要知这未必全是坏事。你应该首先扪心自问,为什么?若因你的品德、业务能力不及别人,那么立该奋发图强,苦读苦钻,勤劳工作来提高自己。当然也有你的头颈太硬、骨头太硬、口巴太凶、不懂得吹牛拍马、不会得奉承上司、不肯说谎话,那就要在保持这种个性的同时,更要在业务上过得硬。

    我在临床上,一贯不把病人转科出去,:不管他内、外、妇、幼儿科什么病,除非眼科的特殊检查及外伤科的专门手术。

最后赠送年轻同道们一句话,你应该欢迎坎坷,多多自找麻烦。千万要好好读一下、牢牢记住孙中山“致黄兴书”中的一句金石铮言:“不以挫折而灰心,不以失败而退怯”(见《黄兴集》)。“遇艰难沮丧志气者,不能为大业”(见《宋教仁集·我之历史》)!


干祖望医话 3

闲话游医

   明代名医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不失人情论》中所谓“有腹无藏墨,诡言神授;目不识丁,假托秘传,此欺诈之流”—言,把游医丑恶的心灵与面目描写得入木三分。

    医而称游,是以他们的行医游走无定,东跑西窜,一如游牧、游商、游方僧等等。

    游医,也称江湖医生,或走方郎中,或铃医,文雅些的称草泽医,这些我们都知道。但也有称之谓“衙推”者,见宋·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卷二),谓:“陈亚诗云:‘陈亚今年新及第,满城人贺李衙推。’北方人市医皆称衙推,又不知何解。”

    游医,不学无术,全国各地都有不少游医,害人匪浅,据说是“屡治无效”,大有防不胜防、越取缔越多的势头。

    唐·永微间,对游医庸医的处理很严厉,有针对“合和御药,误不如本方及封题误”、“造畜蛊毒以毒药毒人”、“医违方诈疗病,医合药不如方”等之刑法(见《唐律疏义》)。—元初,对游医有过严厉的处理方法,如禁止假医游行卖药。规定卖毒药致人死者,处死刑(见《续资治通鉴》)。至元二十四年,禁市毒药。大德四年,禁止庸医治病。至大四年,禁医人非选试及著籍者,毋行医药。又禁治毒药,计砒霜等12种(见《元典章》)。皇庆元年,禁止沿街货药。延佑三年,规定医生必须精通十三科之一,始准行医(同上)。延佑六年,禁止玩弄蛇虫禽兽,聚集人众,街市售药,违者处以重罪(同上),

    清代《大清律例增修统纂集成》刑律规定:凡庸医为人用药针刺,不如本方,因而致死者,责令别医辨验药饵穴道,如无故害人之情者,以过失杀人论,不许行医;若故违本方,诈疗疾病而取财物者,计赃准窃盗论,因而致死及因事故用药杀人者斩。

    总之中国古代对游医、庸医的禁止、取缔、管理,是较为重视的,民国时代,有些游医改变了其行医方法,固定地点坐堂,可是业务水平依然极低,甚至根本是不懂医学的医盲。例如上海的大世界一区(西藏中路、延安东路一带),专治花柳性病的诊所、医室数百家,草营人命,行政机构无法干涉,因为他们都有大流氓头子作后台的,1949年,一度比较清静,可是之后游医又死灰复燃起来,在刻下则像滚雪球一样地膨胀起来。用抽腹部脂肪的减肥手术把肠子也抽出而致死;不消毒不合法的镶牙致破伤风而死亡;割子宫肌瘤误把子宫也割掉一半;等等等等,这种罪行天天可在报刊上出现。至于假药害人,更是司空见惯。他们已不满足于“秘方”、“禁方”、“×代祖传”、“×代家传秘方”的宣传字眼,竟然打着“归国名医”和“解放军离退休军医”的牌子,往解放军脸上抹黑,人民能忍受吗?但真正奇怪的是,为什么这批诈骗犯,得以明目张胆、耀武扬威地向人民挑战?

    历来政府,尚且对这些游医出来取缔和干涉,为什么人民的政府反而对之置若罔闻?其实,我们的政府未始没有真正的不管,但虽也经常治理一下、不管一时、再治理一下,但终于屡禁不止。

    一个秘密的盗窃窝、贩毒点、潜逃的流窜犯尚且可以找到、捉到,而每一个游医每到一处落脚,必有大量宣传品贴满电线杆、厕所及车站船埠,上面必写出准确的地址(大多是小旅馆),反而无法清除?个中微妙,值得使人思索!


网主随笔    3.15与“有时撒撒小谎”(00/03/16)

    3.15晚会年年办,电视上报道的打假活动似乎一天也未停止过,可假的东西并没有减少,反而逐年增多。从假烟假酒到假文凭假奖状,从假新闻假发票再到假招工假银行,真不知明天还会有什么假的冒出来。更可悲的是,面对摄象机的镜头,这些说假话办假事的人竟罕有羞愧者,中国人这是怎么啦?

    近日回家探望父母,家中正在放外甥女的生日录象。电视屏幕上小姑娘天真烂漫,手持话筒亦歌亦舞,曲调似乎耳熟。正欲夸奖几句,可仔细一听,歌词好象不大对劲儿:“有时撒撒小谎,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一问方知是某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风靡了大半个中国,很多孩子都会唱。这首歌的流行,似乎反映出家长们并没把撒谎当成一件严重的事。

    孩子们人格的建立很大成分上来自社会影响和家长的言传身教。人们撒谎的目的不外两种,一是得到本不应得的好处,二是逃避本应付出的义务或责任,都是违反以诚实立身的社会规则。无论谎说的大或小,都是非常有害的。人一旦撒谎成功,就会继续撒下去,编造更大的谎言以自圆其说,尔后形成习惯,直至被揭穿的那一天,个人信誉扫地不说,集体事业也肯定会受影响。严格地讲,撒谎与假字有同样的罪恶成分。如果我们对此现象不加以重视,孩子们今天学唱撒谎的歌,明天就会撒小谎,后天就可能撒大谎,长大了自然就会说假话做假事,我们民族的未来能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跋山涉水来到WTO的门口,到那一天也会被无情地踢出来,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诚实可信是每一方都要遵守的基本游戏规则。全社会都以撒谎为可耻,不让这样的歌流传,孩子们才有希望,中国才有希望,3.15才可能成为打假者休息的一天。


干祖望医话 2

宫廷禁方与祖传秘方

    我真不懂,为什么有些中医中药做广告喜欢写“宫廷秘方”或“祖传秘方”。可能他们是想借此证明自己的医术或药品是“真的”。
    更使人哑然的,过敏性鼻炎有祖传秘方;宫颈癌有祖传秘方。要知道你祖父(可能还有八代十代的老祖宗)用这秘方的时候,这两个病还没有被发现哩。
    宫廷供奉,纵然在当时是再好也没有的了,但到今天不一定适用。你奶奶最漂亮的衣裳,你给你女儿穿,她要吗?肯定有人反问,“为什么麻黄汤、桂枝汤,用了2000多年至今还有效?”是的,因为这种古方是公开的,是在长期使用中,大浪淘沙中筛选出来的。而在“秘”之下,谁知道你真的还是假的,灵还是不灵?我在中国看到不论四星的、三星的宾馆,从来没有见到一家为了显示的高级而设立几个床大如台,厚帏高挂,三面密封的“宫廷御床”与总统套房来比美。
   即使尔这张方药真是宫廷的,那么你更必须知道,太医院里的太医,只能应付几个不必治疗的小毛小病而已。一旦皇帝老子、皇后娘娘患有真病,都要贴黄榜来广求天下名医。难道皇帝留下了许多宫方送给你而自己反而乞灵于民间之方吗?现在全国收徒成师的500位名老中医,没有一个是有依靠宫廷禁方或祖传秘方起家的,如其有的话,那更不必教学3年为 期,只须半天即可毕业,因为抄几首方子,要不几十分钟的。
    “宫廷禁方”、“祖传秘方”自翊者固然笨得可怜,但相信这些“宫廷禁方”、“祖传秘方”的人更愚得可笑!


干祖望医话 1

莫把祖国医学遗产言为来之于西医

余曾嘱急性咽炎患儿,多进开水。其母亲夸我:“老先生不错,也用西医方法。”闻之使人啼笑皆非。考急性病多进开水,在明·《本草纲目》(1578年)中言之已详,称为太和汤,能“助阳气,行经络”而又可“取汗”。

其实非徒太和汤,即蒸馏水亦系中国始创。《本草品汇精要》(1505年)称甑气水,谓:“以物于炊饮饭时,承取。”

余要求进修生戴口罩,尔讥余“学西医”。 要知口罩一物,作自中国元代,事见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254?/FONT>1324年)《东方见闻录》中。西医用此仅90年,而中国已用了700年之久了。

病家及进修生固不能苛求,而身为中医者,亦将家传宝送给人家,殊属不该。将传家宝作为舶来品者,远远不止于此。例如:

病房漆成浅兰或浅绿,宗《冯氏锦囊秘录》(1702年)“青禾绿草,可以养目”之旨。

高脚病床,亦遵《寿世青编》(作者李中样1588?/FONT>1655年)“凡人卧床,当今高,则地气不及”之遗训。

鼻子是胚胎发生最早的器官,为《汉书·杨雄传》第一个道破。《正字通》(明末)谓:“人之胚胎,鼻先受形。”

灌肠,最早为《伤寒论》之蜜煎导和《千金要方》之猪羊胆。可知中医用“开塞露”“甘油锭’’形式通便法早在1700年,一般灌肠也已1300年之久。

导尿,《医事启源》引证《干金要方》(652年)男性导尿,已1300年。《卫生宝鉴》(1417年)记载了女性导尿,也已579年。

鼻饲,始于《圣济总录》(1111一1117年)。

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喉。见于《梦溪笔谈》,时在11世纪。

美尼尔氏病。第一个报道的为《仁斋直指方》(1264年)。比法国人美尼尔氏在1861年才报道此病,早上600年。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1186年)之“耳聋治肺”“鼻塞治心,揭开了耳咽管阻塞可致耳聋和鼻甲肥大可致鼻塞的致病机制。

《儒门事亲》(1228年),第一个介绍了内腔镜钳取异物的手术。

用圈套器摘除鼻息肉,为《外科正宗》(1617年)所发明,现在全世界都采用这个方法。

耳咽管自我吹张法,开始于《保生秘要》(元末明初)。

道破听力的骨导、气导,是《三国方》(1174年)。

震动性耳鸣与非震动性耳鸣之别的首先发现,见于《素问玄机原病式》(1186年)。

鼓膜按摩术,初见于《景岳全书》(1624年)。

开口器第一次面世者,为《焦氏喉科枕秘》(1866年)。

请君莫把祖国的医学遗产,言为来之于西医。


网主随笔    访港见闻 之一 社会表象(10/11/15)

今年我前后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到香港中文大学耳鼻咽喉科作高级访问学者。

很多专业上的朋友问我,你到那里干什么?您都这样了,在那能看到什么手术?言下之意有两个,一是如果要出去,那也应该是去欧美,后一个恭维的意思,但也反映出他们心里对香港医生的手术速度和效率持保留态度。

实际上此行是北京市高级人才培养计划之一,必须要出去。

之所以把首站选在香港,是因为香港健康方面的数据已达世界前列,衡量一个国家健康先进性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人口预期寿命,一是婴儿死亡率,香港已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单凭这一点,难道没有可学习的地方吗?更重要的是,那里大部分人是中国人,他们的病种与大陆应该非常接近,而且我到过多次,对中国人在另一种体系下的生存和医疗状态很感兴趣,因为,随着政改的进行,说不准我们大陆的医疗体系明天会不会是那个样子。还有,我也想借着这个机会,把我们在面瘫领域里的一些成果,通过这个国际舞台向华人圈展示出去。

几个月下来,我走访了大与小、公立与私立、急症与康复等9家医院,还参观了几个有代表性的诊所,对香港的医疗体系有了认识,对香港社会也有更深一层的理解。此非3-5天自由行能体会到的。

一群广东本地为主的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国人在基督文化浸染下、在英国长达150年代管理统治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一、社会表象

香港是国际化大都市,现在可称为亚洲之都。

  • 人人都在高速运动。香港是全球交通效率最高的地区,官僚们应该向我学习,没必要飞到芝加哥去看什么交通管理措施,身边就有很好的范例。直升飞机是通勤方式之一;你下车的速度慢一点,出租车师傅的脸色马上就会很难看;站在地铁口,人流不断线地从身旁经过,2分钟一班的列车,把他们运到四面八方;包括在地铁里伸手向乘客要旧报纸拿去卖废品的老人,如果你慢一点,那份报纸会被旁边的人抢去,港人称生存为“揾食”,香港被称为世界的“动感之都”,一点不为过。

  • 广东人眼睛本来就漂亮,多年混血下来,身边的靓仔、美女如云,是个养眼的好去处。

  • 新闻透明,政治和八卦往往在同一个版面里。

  • 议员的政治纲领有时很无聊,有位老兄称上台后一定把社区旱冰场改为篮球场,而且好像只是干这件事。

  • 物价飞涨,工资不动,贫富分化严重,有一家五口住在10几平米的共屋,有一人开着几千万的跑车在路上横行。但是...

  • 但是民心稳定!这是很多政治家梦寐以求的天堂:生活压力大的不幸人,选择的是自我了断,而不是高中历史书中最常见的揭竿而起,报纸上每天都有哪哪哪有人坠楼、哪哪哪有人在家里烧炭,哪个好父亲因长时间驾驶倒在方向盘上。

  • gdp的5分之一以上都在健康方面,政府舍得下本钱,一个大手术下来要住院3天,患者每天只需交纳100港币,其消耗的人力成本、器械耗材却数以万计。

  • 商店10:30pm关门,小区里的小吃店24小时营业,方便!

  • 出行成本高,我经常光顾的一家耳科医院,距驻地10多公里,每天往来的通勤费就要超过20港币,若要打车单程就要80多。

  • 世界各地的美食都被港人搜罗来,米其林星级餐厅是全世界最便宜的,口福!

  • 购买电子及消费品的天堂,新!免税,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如流星一般一闪而过,再也无人提及

  • 中国人购买奢侈品的首选地,实际上香港的outlets里上档次的店并不多,而且无港人问津,港人喜欢CK、it、玛莎、zara。

  • 小孩刚会走,就会被大人带到商场逛街,每个社区都有一个中心汽车站,上面就是购物中心,楼与楼用廊桥相连,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电闪雷鸣,都不影响逛街。

  • 晚上锻炼的人多,港人摄人的脂肪不少,但很少肥胖.

  • 风景秀丽,空气新鲜。

  • 每个周日,几十万来自菲律宾、印尼等地的佣人们忽然出现在大街小巷,她们围成一个个圆圈,唱赞美诗、祷告、聚餐、聊家常。

  • 园丁的职责是防止植物生长得太茂盛。

  • 热带水果巨便宜!

残疾人受到社会的优待和尊重。


网主随笔    访港见闻 之二 医院文化(10/12/25)

圣诞节,妈妈打电话来问我怎么过的,我说门口烧饼铺买了刚出锅的黄桥烧饼,自己煎了一个鸡蛋,就着昨天做的八宝粥,挺好。圣诞本应该是用来感恩的,在中国,却变成了商业促销节,到处都是那种穿着红衣服、带着白色大胡子的假老头。

要不是签证问题,真想在香港过一次圣诞。

记得10月份,我回国办面神经学习班,一结束我就亮出飞机票要回港,朋友问干嘛这么急,刚忙完再歇两天吧,我戏言:实在思念那个地方,愿意和有规矩、有修养的人多点时间接触,受些熏陶。

在香港,我的大本营驻扎在威尔斯亲王医院,简称威院。原有1300张床位,10月份,她的新医疗大楼启用,增添了800多张病床。论整体实力,威院应该略逊于位于港岛的玛丽医院,但其耳鼻咽喉科确是全港最强的,香港医管局每年的各种数据统计中,威院在耳鼻咽喉科栏内都是第一名。

威院依山而建,交通方便。周围是高速公路,的士可以直接开到2楼平台(门诊入口),距院墙200米的直线距离是马铁第一城轻轨站,主楼外50米是公交总站,有10几辆公交车经过。红绿灯密布,行人车辆各从其类,按序而行,几个月下来,从未见过交警的身影。

医院有十几栋大楼,按字母顺序排列,Block A B C D都是员工宿舍,以人(员工)为中心不是空喊的!

每个宿舍有专人看守,密码锁把门,公寓式管理,每个宿舍都有食堂,是港式快餐“大家乐”。进餐区是分开的,有专门的医护区,医生专区。早餐有40项选择,正餐一般有70多项可选,虽然知道不应为吃什么忧虑,但每次站在点餐台前都像是在解一道难题,什么时候一插电就饱了该多好。

医院住院病人很多,探访时间有严格的规定,没有通融,只有一类人例外,就是院牧。医院大堂附近设有小教堂,院牧部就在它的旁边,神职人员随时可以探访、安慰患者。我问了一下医院管理层的人士,他们非常欢迎院牧部的存在,认为满足了患者内心真正的需要,而且在润滑、缓解医患矛盾方面居功至伟。院牧部常举办慈善活动,我参加了他们组织的一次募捐行走,由威院一直走到沙田医院,一路上几百人浩浩荡荡,很是壮观,既健身,又帮助了有需要的人。

虽然名字叫香港中文大学,但医学院、护理院全用英文授课,我们在查房、会议、手术室里也是一水儿的英文。

凭嗅觉找不到卫生间,因为里面总有人在做卫生。

社会主义的医疗服务!我是高级访问学者,是大学的staff,有中大通荣誉卡看病拿药不用花钱。普通市民每次取药,慢性病最多可开24周的,每种无论多少,收费10元。

手术需要预约,中耳炎一般要等2年,鼻窦炎排队1年半,若是面瘫患者要手术若要排上队,估计那神经早就要不得了。最恐怖的是,肝癌要排6-7个月,真是吓也吓死了。如果不愿等,可以,那钱来,私立医院里几周就能排上,单是手术费就要几万甚至10几万。

院务公开,甚至工会事务均在布告栏展示,包括投资基金的盈余明细。

医生不穿白大褂。穿白大褂的大多为实习医生。

护士的地位比国内高很多。主要因为挣的比普通老百姓多。

教授、名医的权利很大,自由度很高,国内人人想当的科主任在威院往往不是最牛的人。

医生之间互相尊重,互不干涉。

 


网主随笔    窗外的春运(11/02/01)

G:\DCIM\126JVCSO\PIC_0022.JPG

又到春节,让手术暂停、让病房出清,让辛苦一年的兄弟姐妹们休息休息。

难得有空,这么持久地把头扭向窗外。

曾经的烂尾楼现在光耀东方,

楼下的人们正行色匆匆,

手拉肩扛、携妻带子,

汇成一串人流,

蜿蜒向家乡。

春运

右边300米是让无数人纠结、少数人赖以为生的西客站,

今天,我突发奇想,真的无数吗?

打开秒表,随机抽样,断续记录,平均叠加,几个小时下来,数据出来了,

每分钟42人。

那么每小时以2500人计算,12小时将有3万人从我的窗外经过,这只是通往西客站的一条主路的行人流量。

我看着窗外,忽然想起了迁徙的角马,

它们每年汇聚成几十万之众,随着内心的召唤奔向前方,

而前方湍急的河流里,早有鳄鱼、河马和岩石在等待。

回家的人们,前面除了高价的车票、天下的贼,还有什么在等待?

官方数字:今年将有28.5亿中国人参与这次春运。

春运毫无疑问是GDP的一部分,

有没有一种方法不让老百姓这么辛苦也能提高GDP的事儿呢?

为什么一定要回家过春节?

家是什么?

永远的家在哪里?

有人问过这些问题吗?

明天就是除夕了,

当贡献了GDP的人们迁徙到了家里,

看着cctv,

真的是 “咱们老百姓呀,今儿呀真高兴”吗?

今天收到一条短信,国家将要用4万亿投资水利建设,

这无疑又是一项改善民生、拉动内需的宏大工程,

国家真的富有了。

但如果,

不那么曲线救国,

直接把这4万亿投入健康行业,

是不是老百姓就能够早日享受到改革的成果 真的受益?

到那时,

即使没有cctv带头,

老百姓也会由衷的从心里唱到,

咱们老百姓呀,今儿呀真高兴……

可惜我只是医院职代会的代表,

只能建议改善我院电梯运行的效率

改善我们食堂的布局

改善自己的待遇

希望有一天

我也能代表代表自己

建议建议4万亿用到哪里去。

面神经疾病是我熟悉的领域,

如果能给我1亿,

5年 我就能把这个事业搞到世界第一。

也许,

我存在的目的不在这里?


网主随笔    访港见闻 之三 患者关怀(2011/3/3)

在港期间,我跑了9家医院、多家诊所。公立医院侧重大病、重病和基本服务,私立医院侧重专业性、方便性,对患者的关怀也有不同的途径。

和国内相比,应该说香港医生的素质是很优秀的,以耳鼻咽喉科医生为例,他们都是高中阶段念书最好的学生,在英式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中,经过了严格地磨练,再经过层层考试,方能成为专科医生。他们的自学能力较强,学术资源的获取也相对容易,眼光紧盯国际上最先进的进展,到了35岁上下,基本上月薪在10万港币左右,资质上也成为中上等的医生,把病人交给他们,应该是令人放心的。

护理在香港也是令人尊敬的职业。护理人员的数量比大陆医院多一倍,助理护士是国内没有的群体,她们的存在解放了护士的基本日常工作,能投身到更专业的地方去。注册护士再往上发展,可以做专业护士,如ICU护士,在威院,不少ICU 护士有硕士学位,讲起课来条理清晰,俨然教授模样。另外,那打素护理学院也是亚洲有名的护理学府,培养出的人才立足本地,在各个医院发展出了很多护理理念,诸如四维模式护理、全方位护理等等,有效提升了对患者的关怀。

患者关怀方面还有一个群体是大陆紧缺的,那就是义工。义工形成了有组织的团体,从医疗程序的各个环节参与患者的救治、维持秩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用不着学雷锋,实际上每个人的心理都埋藏着一颗良心,帮助别人就会得到快乐。义工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从高中学生到退休教授,他们默默奉献着自己的爱心、时间、金钱,目的都是把医院变成家园。在国内,很多环节由于没有解释者、提供帮助者,让医院变得冰冷,让医患矛盾产生。

还有最最重要的一个机构,大陆近期不大可能有的,就是院牧部。

院牧部就是驻在医院里的教会。几乎每家医院都有院牧进驻。在大埔那打素医院,医院的建筑结构呈十字架形状,正座二楼,最正中就是教堂,由此向东、西、南、北各伸出一个大楼,分别是BCDE四座,分布着急诊和各个科室。在威尔斯亲王医院的临床医学大楼,一进大堂,右侧就是院牧部,里面有10几间房间,其中还有一个小教堂。院牧部是牧师、传道人和医院周边的各个教会的信徒工作的地方,走廊两边,往往陈列着很多福音单张、小册子供人们取阅。院牧部还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和培训,提供各种咨询,内容包括除信仰方面外,还包括家庭和睦、性格疏导、药物依赖与吸毒、残疾人帮助、老年人关怀等等。我曾经就院牧问题问过香港医院的高管,他们非常欢迎院牧的进驻,而且有数据显示,院牧工作能化解医患之间的矛盾,润滑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院牧部也非常注重本院职工的需求,每月有团契和祈祷会。还组织爱心远足等募捐活动,为有需要的患者筹集善款。

人都躲不过生老病死,医院是人生重大事件发生的地方,人生终极需要是灵魂的归处,对很多终末期的患者来说,一切的主义、说教、金钱、心理辅导都化为浮云。

我国20年前就引入了临终关怀这一理念,想让那些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有尊严地逝去,还曾建过一些临终关怀医院,但因为没有最关键的院牧的参与,最终都不了了之,因为提供服务的人就没有信仰,实在不知道怎么去关怀。更有甚者,有的地方给临终患者输血、打白蛋白,搞得有的患者临终不终,反而延长了痛苦。

从肉体到精神,香港患者得到的是全方位的关怀。

中国面神经疾病信息网
京ICP备050167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82号
患者付费电话咨询:4008-900-120  9:00-21:00 周日一般不提供电话问诊服务
lijiandong@sina.com
  版权所有,李健东博士,(1999-2018),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