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窥镜下手术
201402发表在www.facialent.net上和国家电网的网络媒体上

2014新年伊始,北京电力医院耳鼻咽喉科做了一项微创手术——耳内窥镜下鼓膜肿瘤切除及鼓膜修补术。经过2个月的术后随访,患者鼓膜恢复满意,听力恢复正常。
张先生是一家央企的高管,1年前因车祸造成右鼓膜撕裂出血,3个月前因为右耳不适听力进行性下降慕名来我院就诊。
医院耳鼻咽喉科带头人李健东主任发现张先生的右耳鼓膜上出现了一个白色球形的胆脂瘤,这还是与那次车祸有关。鼓膜原来有三层结构,皮肤在最外侧,外伤后,鼓膜上皮错位愈合,个别活的皮肤细胞跑到了鼓膜内侧面,就会形成胆脂瘤,也叫珍珠瘤。它虽然生长缓慢,但破坏性极强,耳内窥镜和CT显示肿瘤已经蔓延到锤骨柄、影响听力了,必须尽快手术切除。
在经过严格的术前检查后,李健东发现患者除了鼓膜上长了新生物外,外耳、中耳、乳突等结构均在正常范围内,如果用传统的耳后切口手术,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伤。于是,他决定用擅长的微创外科的方法,手术全程在耳内窥镜下完成,肿瘤切除和脂肪鼓膜修补两步手术一期完成,总共历时35分钟,出血不到1毫升。
耳内窥镜手术和传统耳科显微镜手术不同,大多数时间只能单手操作,内窥镜广角成像与真实解剖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失真度,切除病变的同时还要能有效控制住出血,这些都需要术者精湛的内窥镜手术技巧。所以耳内窥镜手术一直是叫好不叫座的一项技术,国内的文献报道多数还仅限于术前检查,少数学者开始尝试内窥镜下鼓膜穿刺置管和小的鼓膜修补术。
1990年,李健东在李志明老师指导下,开始用鼻内窥镜观察患者耳膜、穿孔和中耳结构
1995年,开始在耳内窥镜下行鼓膜穿刺置管术
1996年,开始耳内窥镜下行鼓膜穿孔贴补术
2000年,在河北唐县,完成了第一例全耳内窥镜下的面神经减压术,给我扶着镜子的助手是时任北京酒仙桥医院耳鼻喉科主任的王湘大夫
2003年,李健东主任开始用显微镜与耳内窥镜结合,微创切除了侧颅底和耳内的一些肿瘤。
2008年在国内首先报道了Multivision技术在耳科颅底外科中的应用。
并在香港、美国等国际会议上报告过我们在耳内窥镜手术方面的探索。
2012年,第一届耳内窥镜手术培训班在美国圣路易斯召开,李健东作为唯一来自中国的专家,赴美参加学习班,
并在尸头上向这些国际大腕们演示了一次完整的面神经次全程减压术。
耳内窥镜术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微创,由于没有常规的外耳切口,所以术后也不用绷带包扎,只需用一个小无菌棉球填塞耳道口,术后当天患者即可下地活动,第二天就可以出院了。目前,北京电力医院对一些条件适合的患者,单纯应用耳内窥镜技术做了一些手术,如鼓膜置管、修补鼓膜穿孔、切除中耳胆脂瘤、安放人工听骨等等。
虽然目前国内医院的耳内窥镜手术技术上还没有普及,但相对于动辄1-2百万的耳科手术显微镜,耳内窥镜设备更加经济,
更能被县一级医院所拥有,届时耳外科也不会像现在这样高不可攀。相信国内很快会有一个耳内窥镜的爆发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发展,耳内窥镜手术最终会成为国内耳科手术的方向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