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护耳朵,保护听力
李健东
医学博士
北京铁路总医院耳鼻咽喉科
每年的3月3日是中国的爱耳日,2004年的全国爱耳日主题是防聋走进社区。
社区在城市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现代人除工作日白天在办公室忙碌外,其余大部分时间是在社区内度过的,学龄前儿童和离退休的长辈们更是长时间生活在社区,防聋走进社区旨在让尽可能多的人了解耳聋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年老带来的器官功能退化问题逐步显现,听觉器官老化的结果就是耳聋,我们每个人一生只有一副听觉系统,为了它能长久的伴随服务我们,我们应该对它倍加呵护,避免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1.预防噪声污染:生活中的噪声污染比比皆是:当您乘坐车窗封闭欠佳的公共汽车时,车窗与玻璃之间碰撞产生的噪声可达80分贝,这种环境下呆上半小时,就可造成人耳听力的暂时减退。还有像在地铁里听随身听、家居装修时的电钻电锯、建筑工地的噪声扰民、过年时燃放的爆竹烟花、纺织车间、井下作业,噪声的例子不胜枚举。为了防止噪声伤害,最好的预防办法是远离噪声源,如果实在无法回避,临时佩带防护耳塞是一个简便有效的方法。
2.减少耳毒性药物的使用:庆大霉素、链霉素等药物能造成人体耳聋已经为人们熟知,人们不知道的是临床上还有许多药物对内耳或多或少都有些毒副作用,所谓“是药三分毒”,如像某些治疗肾病的利尿剂、肿瘤化疗药物如顺铂、甚至某些含有重金属的中药制剂,大量使用时会造成患者内耳不可逆的损伤。有听力疾患的患者在看任何科的疾病时,都应告知医生耳聋病史,请医生斟酌开药,尽可能减少此类药物的使用,以免加重听力损失。
3.早期治疗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发病年龄也有年轻化的趋势。这种病起病突然,表现为一只耳朵听力突然下降甚至全聋,有时伴有严重的耳鸣和眩晕。发病原因多与内耳血管痉挛或栓塞有关,在发病早期,经过及时地改善微循环和高压氧治疗,70-90%的患者都能恢复正常听力,而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我们观察了几百例患者,发病超过20天后再治疗的患者几乎没有痊愈的。因此,您一旦发现自己的听力突然下降,应该速到耳鼻喉科检查治疗。
4.中耳炎可以手术治疗:中耳炎,俗称‘耳底子’,是我国常见疾病,患者鼓膜有穿孔,时常有脓液流出,伴有听力下降和耳鸣,是致聋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常常是一个耳朵发病,患者还有另一个能用的健康耳,容易忽视中耳炎的治疗。传统观念上的中耳炎治疗方法也只是对症治疗,打打针,消消炎,上点儿滴耳药水。这种治疗只是暂时抑制了炎症的扩散,并没有根除耳内的感染灶,一旦患者身体抵抗力下降,便又会复发。患者的听力就在一次次的发作中不知不觉地逐渐丧失。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进步发展,所有的中耳炎都已可用手术方法治愈,在祛除病灶的同时,大部分患者还可以植入人工听骨重建听力。所以,得了中耳炎并不可怕,及时的手术治疗可以让患者彻底告别耳流脓的困扰,挽救残余听力。
5.积极治疗全身慢性疾病: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糖尿病、颈椎病、高脂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会影响内耳的新陈代谢过程,造成慢性听力损伤。积极治疗这些原发疾病,避免受寒,远离烟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延缓耳朵衰老,保护听力大有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