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面痉挛的治疗
目的应为降低面神经的兴奋性。但是,目前尚无理想的手段。
由于患者求治心切,只能退而求其次,进行对症治疗。
现代半面痉挛的治疗有下列几个方向:
1。口服药物治疗
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降低神经元兴奋性,但是大部分患者疗效不满意,长期服用有肝脏损害。
2。肉毒毒素局部注射
为神经毒素,机理是阻断运动终板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注射后神经仍然发出冲动,但是无法传到肌肉。大多数半面痉挛患者注射1-2次,痉挛可以消失。
注射后表现为局部面肌轻瘫。注射后4-5月,运动终板再生,导致半面痉挛重现,需反复注射。
3。微血管减压术MVD
30年前的技术,近年来国内神经外科也开始介入到此领域。
有一个假说是:(在大部分)患者的颅内,面神经出脑干的部分被附近的血管压迫,血管搏动和压迫可能导致了神经冲动,出现半面痉挛。
这一假说(国外报道93%的概率)在影像学、手术中得到证实,即在将近7%的病例,暴露颅内面神经后找不到责任血管。国内樊忠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颅内段面神经疏理术,为这少数
半面痉挛病人提供了解决方案。
MVD手术是把面神经和责任血管之间隔离,中间垫一片明胶海绵或硅膜。但为什么术后面神经同样受压(术后是被异物包绕),但却不发生痉挛,值得深入研究。
还有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即:没有半面痉挛的正常人在作核磁共振检查时,也有相当多的人发现了血管和面神经接触,但他们从来没有出现过半面痉挛。
虽然作用机理不明,但MVD的手术效果应该说是很好的,95%以上的患者术后半面痉挛消失。而且术后一般没有面瘫。
手术风险是:开颅手术,<1%的手术死亡率,约4%出现听神经受损
,表现为难治性耳鸣耳聋,费用高。
远期效果不明,有报道7%左右复发。
4。颅外段面神经梳理术
手术疏理垂直段面神经、水平段面神经等等。
原理:有一种学说认为面神经束之间的短路是痉挛发生的原因,梳理术切断了这些短路从而起到了治疗效果。
像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减压术一样,这手术也是由耳外科医师完成,在耳廓后面作一4厘米长的弧形切口,磨除乳突气房骨质,开放面神经管,用镰状刀切开面神经鞘膜,显微刀疏理面神经干。

上图显示:垂直段面神经梳理后
住院7-10天,总费用约7000圆(2005年价格)
优点:效果肯定,不开颅,手术安全,局麻可行,但我个人偏好全麻,一般1个多小时可完成。术后1-2周,95%以上患者的半面痉挛消失,5%的患者仍有轻度痉挛,但已能忍受。
缺点:术后患者会有一过性面部轻瘫,术后远期也有复发者。我们在术中采用监护设备,术后面瘫征已显著减少。
我个人意见:此类手术适合于其他方法包括(肉毒毒素/开颅微血管减压手术)久治无效者。另外,对核磁共振检查没有发现血管压迫者,也可选用此方法。
近期要求做这种手术的患者较多,我仍持审慎态度,我们中心采取的适应症为:1病史长
2注射多次肉毒毒素仍无效 3患者对痉挛已忍无可忍。
5。其它茎乳孔内封闭注射、面部针灸、面神经绞扎、穴位治疗、面神经切断、部分切断等等
这些方法我一律视为是对面神经的损伤,在此不予讨论。此病针灸无效。
治疗原则:
轻症患者可选1、2
年轻患者可选3,4
老年患者可选2,4
有手术禁忌症者可选2
我个人目前倾向2或者4,比较适合中国的国情。 |